大都督著作诗歌连载

《止园唯白论》

《止园唯白论》

目 录 8

說故 14

《止园唯白论》序 16

卷一 17

内篇 17

纲言 17

惟乐统万 20

原白 22

述“颉罗经” 24

宇宙惟白 27

頌白 27

五教开源 28

八識規矩(甶音肺) 28

懲私慾 30

究事理 30

立三理 31

真理 32

物理 33

事理 37

人責 38

覓理四門 39

白性自發 40

身心體驗 41

規矩格物 42

學問通觀 44

窮宇宙 46

宇宙全名(見人身通宇宙圖) 48

度理儀 52

卷二 53

人事五源 53

人事二极 54

别善恶 56

定至善 56

弘至善 57

究性命 58

开二宗 60

白性福德 62

真如白在(白福一) 62

解脱白在(白福二) 63

逍遥白在(白福三) 64

长寿白在(白福四) 64

和合白在(白福五) 65

徕养白在(白福六) 66

神通白在(白福七) 67

自化白在(白福八) 68

他化白在(白福九) 68

妙形白在(白福十) 69

广大白在(白福十一) 70

尊贵白在(白福十二) 70

物俸白在(白福十三) 71

英圣白在(白福十四) 72

无刑白在(白福十五) 73

乐国白在(白福十六) 73

勳功白在(白福十七) 74

阅甫在白(白福十八) 75

裕后白在(白福十九) 75

学富白在(白福二十) 76

极乐白在(白福二十一) 76

如意白在(白福二十二) 77

总结白福 78

白性智(白德一) 79

白性仁(白德二) 80

白性勇(白德三) 80

白性诚(白德四) 80

白仁智合(白德五) 81

白性诚明合(白德六) 81

白性元(白德七) 82

白性亨(白德八) 84

卷三 85

白性利(白德九) 85

白性贞(白德十) 85

白性全四德(白德十一) 86

白性太空(白德十二) 86

白性中和(白德十三) 87

白性大?(白德十四) 88

白性绝慾(白德十五) 89

白性懲忿(白德十六) 89

白性精一(白德十七) 90

白性至善(白德十八) 90

白性良知(白德十九) 92

白性良能(白德二十) 93

白性极乐(白德二十一) 94

白性兼成(白德二十二) 95

白性清真(白德二十三) 96

白性就净(白德二十四) 96

白性合皇(白德二十五) 97

总结白性全善(见白德图) 97

起白相 98

二垢始相 99

八相别(见八相图) 100

白体聚散(白相一) 101

白光高卑(白相二) 102

白向邪正(白相三) 104

翳蔽厚薄(白相四) 105

白殻开闭(白相五) 106

浸漫深浅(白相六) 107

浸混浓淡(白相七) 108

二垢洁汙(白相八) 108

八相合 109

十二相(见白十二相图) 111

电表喻(见十二相图后,第一猛省) 113

天命显(见十二相图后,第二猛省) 113

顺天智巧(见十二相图后,第三猛省) 113

三显象(见十二相图后,第四猛省) 114

鬼神真信(见十二相图后,第五猛省) 115

人身难得(见十二相图后,第六猛省) 115

天不负人(见十二相图后,第七猛省) 115

分等无等(见十二相图后,第八猛省) 116

同群德(见十二相图后,第九猛省) 116

多猿太平(见十二相图后,第十猛省) 117

迫滅七情(见十二相图后,第十一猛省) 117

宇宙工场(见十二相图后,第十二猛省) 118

自求多福(见十二相图后,第十三猛省) 118

大显道(见十二相图后,第十四猛省) 118

推入无相(见十二相图后,第十五猛省) 118

天穫惟果(见十二相图后,第十六猛省) 119

信解受持(见十二相图后,第十七猛省) 120

绝私慾(见十二相图后,第十八猛省) 120

坚定道心(见十二相图后,第十九猛省) 121

破法无蚤(见十二相图后,第二十猛省) 121

知真不死(见十二相图后,第二十一猛省) 122

时时有功(见十二相图后,第二十二猛省) 122

信仰山(见十二相图后,第二十三猛省) 122

脩不修(见十二相图后,第二十四猛省) 123

净土为极(见十二相图后,第二十五猛省) 123

目前地狱(见十二相图后,第二十六猛省) 123

人白太差(见十二相图后,第二十七猛省) 124

专诚净白(见十二相图后,第二十七猛省) 124

同中超(见十二相图后,第二十八猛省) 125

卷四 126

外篇 126

纲言 126

说法 129

二法三事 131

养白法 131

无为法 131

有为法 132

意修(见止观图) 132

空观(八观之一) 133

定观(八观之二) 133

皇观(八观之三) 133

净观(八观之四) 134

涣观(八观之五) 134

妙观(八观之六) 134

真观(八观之七) 135

慈观(八观之八) 135

净白总益 136

损惰(去五心害之一) 136

损忿(去五心害之二) 136

损欲(去五心害之三) 137

损私(去五心害之四) 137

损痴(去五心害之五) 138

总全法恒 138

修身法 138

谨言法 139

外用对人 139

外用接物 140

四证:一物证 140

二身证 141

三德证 141

四神证 142

净人白法 142

朴素颐真 142

?谛深明(?古终字) 143

法相伪陟 143

见病投方 144

严礼正则 144

嘉言启好 144

懿行矜式 145

至诚感格 145

正情诱掖 145

神道启信 146

神通骇俗 146

别境尚志 147

人间果报 147

俗习染善 147

名誉褒贬 148

形拘强诲 148

私欲刑赏 148

总结净人白法 149

太平圣治 149

永泰必能(究原理之一) 149

公净鵠究(原理之二) 150

净白太平(究原理之三) 151

主教奴政(究原理之四) 151

均劳啬(究原理之五) 152

四制宜明(究原理之六) 152

三式宜顺(究原理之七) 153

复性去冗(究原理之八) 154

先机探源(究原理之九) 154

大同性命(究原理之十) 155

卷五 155

中和主義(倡主義之一) 155

中和簡守第二(倡主義之二) 160

中和分合第三(倡義義之三) 161

闢眾主義第四(倡主義之四) 162

集權分權第五(倡主義之五) 163

文治武力第六(倡主義之六) 164

約束放任第七(倡主義之七) 165

宗教法政第八(倡主義之八) 166

貧富略均第九(倡主義之九) 170

宗教大同第十(倡主義之十) 172

智力交易第十一(倡主義之十一) 174

守舊惟新第十二(倡主義之十二) 176

階級齊民第十三(倡主義之十三) 177

家國權界第十四(倡主義之十四) 178

靈魂物質第十五(倡主義之十五) 180

男女互助第十六(倡主義之十六) 182

多生不生第十七(倡主義之十七) 183

緩急適宜第十八(倡主義之十八) 184

得人正德第十九(倡主義之十九) 185

離塵歸宿第二十(倡主義之二十) 187

權法演進第二十一(倡主義之二十一) 188

中和實施第二十二(倡主義之二十二) 190

卷六 190

聖治實施:總綱 190

得人第一(圖實施創始之第一要事) 191

培育第二(圖實施創始之第二要事) 192

覺萬民(圖實施創始之第三要事) 192

正範重望(創始之第四事) 193

固故無棄(創始之第五事) 193

定居(創始之第六事) 194

均普勞(創始之第七事) 194

盡冗贅(創始之第八事) 195

絕浮器(創始之第九事) 195

興三業(創始之第十事) 195

筑生充積(創始之十一事) 196

種因見機(創始之十二事) 196

內樂遏慾(創始之十三事) 197

民兵公擁(創始之十四事) 198

懸的振古(創始之第十五) 198

小範穩進(創始之十六事) 198

太平正則:區治(區治為正則之一) 199

九品公職(正則之二) 199

富公積(正則之三) 200

課業均勞(正則之四) 200

限物均分(正則之五) 200

公子無親(正則之六) 200

廢幣頒物(正則之七) 201

淡樂均嚴(正則之八) 201

公議平是(正則之九) 201

互監連坐(正則之十) 202

統預算(正則之十一) 202

簡極杜漸(正則十二) 202

周巡彰隱(正則之十三) 202

均簡教(正則之十四) 203

樸禮俗(正則之十五) 203

正清樂(正則之十六) 203

設所遷善(正則之十七) 204

交通迅速(正則之十八) 204

復性試範(正則之十九) 204

三休大集(正則之二十) 204

大平永保法 205

聖治時權法 206

別式太平法 208

別等為甫(言上等之太平聖治) 208

別術為類(言地球上各別之治術) 209

大破法我?(古終字) 211

破我執(見前破四執圖) 212

破法執(見破四執圖) 213

補 篇 215

綱言 215

觀天執天,尚非白然。 216

甶鬼囟身慾,五內癮毒法。我(我成佛)情生物,五外染梏。 216

芭焦宇宙,花菓眾生。 217

地中有鹽恒鑿井,白中有天求之穩。 218

大才晚成,大功遲效。 218

皇天如牧,鞭蒭交施。 219

舟車之小,可以喻政。 219

佛倡淨土,功德為最。 219

地仙囚白,固粗干天。 219

靜久必徵,人各不同。髮竪腦鳴,血潮身悚。情動則止,是為內戕。 220

日省息警,時証嵗驗。功大於天,績真如幻。 220

淨白以保,固於金城。 220

政教枝棄,淨白為根。 220

四質二別,英哲異資。 220

名動皆汙,中和惟極。 221

自求多福,無大不備。 221

絕盡外樂,預脫三清。 221

眾謀蠅聚,三秦蝗填。 221

六度之法,展白性也。 221

白性不動,萬法自應。 222

四成皇德,用法無常。 222

今日必死,今夜必亡。謂之正智,無常真常。 222

花瓣一謝,菓熟為死。 222

三心不離,八觀永續。 222

人惟種因,不追既往。 223

螃蟹英雄眩世偽,蛹?聖哲承白真。 223

天福分人,实滋孔祜。 223

論理極於唯白,論教極於侔尼。重在德真,不修亦成。 223

心比真如,手作生滅。 223

棒喝悟人,跡無可摭。 224

天命莫爭,三區孔嚴。 224

白樂垢苦,別境奚疑。 225

久靜不妙(樂相千萬為妙),罪業必深。 225

一人淨白,一邑受陰。 225

天道公明,執即偏昏。極外建極,眾生皆皇。 226

撤去同根,異枝平等。 226

惟知保白,一意無支。惟知淨白,萬福無危。 226

汨志無厭,根盜果精。 226

兼養內聖外王,勿驚朝奇夕異。 226

禪靜終年,統轄宇宙。 227

禪景勿玩,定進大成。 227

信解修証,恒變著成。 227

觀之利,宇宙莫倫。 229

圓覺法輪,白皇不間。 229

專一淨白,百休自附。 230

董白變質,感與眾殊。 230

禪功正法,獨竅通皇。 230

頂現肉球,通皇証確。 231

應有所住,而死其心。 232

知白不偷,蛇羣亦龍。 233

無執淨白,無執相証。 233

空性宜白,諸塵失養。 233

淨白非我,用心惟微。空極性著,六虛大身。 233

喜憂以物皆禍,反而警焉皆福。 234

唯識理顯,二法咸宜。 234

宇宙萬類,惟白所變。佛心七住,惟白是育。良心極好即是佛,克己勝人即是道。 234

共法同修,依者必效。碩果難得,正法乃傳。 234

武庫之器皆鐵也,萬類之素皆白也。菓仁之瓣皆鬼也,萬善之源皆空也。 235

不取知見,乃著白真。 235

養中則大,養邊則異。 236

超命著性,去贅皈命。 236

空極皈真,白巧自展。 236

道德明,性命徹。誠恒貞,人皆佛。 236

動物兩腦,植仁兩瓣。上本下根,成佛之鑑。 236

 

Copyright © 2020-2021 彭州市昌衡文化传播中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0035591号-1